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数量最多的王朝。此处所说农民起义,指的是纯粹基于官府和农民之间的经济剥削关系而引发的起义,而不包括因为民族(如元清时期汉人抵抗蒙古和满洲的战争)等其他原因所导致的战争。明朝自朱元璋开始,便屡次出现由农民不堪军事地主——为朱元璋个打天下的功臣压迫以及因为朱元璋严格户籍制度压迫所导致的起义。朱棣时期,这种起义数量更多。
靖难之役中,北京到南京一线乃是主战场,受到战争影响最大,经济凋敝,人口大量死亡,人民生活受到巨大的损害。而山东地区又是这条战线上受害最严重的地区,由于正好处于北京南京的中间,因此此地于整体战局而言极为重要,因此双方在此鏖战最久,自然破坏也越大。
展开剩余58%然而,朱棣在继位之后,并没有停止对山东地区的剥削。朱棣北征蒙古之时,从山东地区调集数万民夫负责后勤保障,造成劳动力减少,农业生产水平降低,本身便已经遭到破坏的山东经济,更是雪上加霜。除此之外,朱棣迁都北京,需要修缮运河,而山东恰好又是运河主干所在的重要区域,身为“世界性大帝”的明成祖朱棣,丝毫不顾山东人民已经不堪重负的现状,继续征调大量民夫。此时的山东,不仅没有从战争的破坏中恢复,而且还刚刚经历了大旱灾害,社会状况日趋恶劣,朱棣此举,无疑是使得矛盾激化到了顶点。
在这种背景之下,山东地区的一位青年女性唐赛儿,以白莲教的名义,揭竿而起,反对朱棣的暴虐统治。此次起义发生于永乐十八年二月。其导火索很简单,因为民众的基本生计难以维持,连果腹尚且不能,愤怒的唐赛儿和自己的丈夫林三便前往官府,要求官府发粮食给百姓,结果遭到官府拒绝,林三被官府下狱杀死。屋漏偏逢连夜雨,唐赛儿还沉浸在丧夫之痛时,她的母亲也因为疾病和饥饿离开人世,于是唐赛儿便发动同乡的百姓,进行起义。
唐赛儿起义初期,明军毫无准备,因此起义军得以攻占一些县城。但此时明军的战斗力毕竟还没有大幅度的衰退,当明朝反应过来后,立即组织重兵围剿,唐赛儿起义坚持了不到一个月,便以失败告终。
至于唐赛儿的结局,众说纷纭。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唐赛儿本人并没有被明军抓住。有传言唐赛儿化装为女道士或尼姑,结果朱棣下令羁押诛杀了山东地区成千上万的女道士和尼姑,但依旧没有找到唐赛儿。唐赛儿也因为自己的英勇事迹,被人们所牢记。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发布于:天津市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